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我国GDP比去年同期增长4.5%,其中第三产业增长5.4%。鉴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、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综合采购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,非制造业以更快的速度恢复发展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期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。IMF相关负责人认为,今年中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。在全球经济放缓、通货膨胀较高、欧美银行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,得益于我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,精准施策,着力稳经济、稳就业、稳物价。
我国实施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,过去10年通货膨胀都保持在2%左右,为西方国家加息情况下我国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、推动利率下降、刺激经济提供了政策空间。因此,一季度当我国市场信心回升,投资、消费、生产活跃,货币需求大幅增加时,央行可以及时增加货币投放,满足投资和消费、企业和个人新增资金需求。一季度货币总量M_2同比增加12.7%,人民币贷款增加10.6万亿元,推动1年期和5年期LPR贷款利率分别下降10个、45个基点,金融对实体经济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。
同时,流动性充裕和融资利率下降,大大激发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,推动投资较快增长。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5.1%,制造业投资增长7%,高科技制造业投资达到15.2%,200多家上市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同比增加23.8%。尤其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.6%,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.2个百分点,中小企业信心快速反弹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.7%,增加了国内经济循环的动力和稳健性。
尽管投资出现较快增长,但是当前投资结构不均衡,消费增长不及预期,出口形势严峻,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够充分、房地产投资情绪仍然偏低、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等方面。针对此,须从多个角度着手。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发力,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相结合,提高政策效能,为经济高质量复苏提供持续动力。
首先,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,确保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相适应。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,通过前瞻性指引和预期管理,维持居民和企业对宏观经济高质量复苏的良好预期。
其次,用好差别性准备金率、再贷款、再贴现率等结构性政策,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支持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,加大对制造业、房地产、出口、绿色环保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。
再次,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、产业政策的配合。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巨大的合力,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,促进规模经济、范围经济和聚集效应,抖客网,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。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,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深化国内分工,激发国内市场潜能。
最后,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,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货币政策协调。提前采取措施,减轻美国货币政策溢出的负面影响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,发挥好央行货币互换的功能,拓宽贸易合作渠道,提升国际大循环质量。在RCEP区域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推动建立金融稳定机制,积极应对主要贸易伙伴预期收入不确定带来的风险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钱宗鑫 涂永红)
原标题:【货币政策需进一步发力】 内容摘要: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我国GDP比去年同期增长4.5%,其中第三产业增长5.4%。鉴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、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综合采购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,非制造业以更快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keji/230854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